在建筑学史上,西方学者习惯将独立的建筑体系划分为七个,即埃及、亚述、古印度、古代美洲、欧洲、伊斯兰、中国(东方系,含日本和朝鲜半岛)。
前四个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而未能传承发展下去,对现代建筑的发展影响甚微,能够流传至今的,可供研究的完整建筑体系就只有欧洲、伊斯兰和中国了。
由于伊斯兰建筑只有在受其宗教影响的地区存在,因而真正意义上对世界建筑有着广泛影响的体系可以归纳为中西方两个体系。
本文将以建筑中最常见的柱式为探究对象,浅析这两种文化给建筑赋予内涵以及对建筑发展的影响。1.希腊的柱式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石材开始广泛应用于古希腊的建筑领域,作为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构件的柱子也出现了大量的石材制品。古希腊的柱子以圆柱居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柱式,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最早形成的是多立克柱,圆柱由底部到顶端会逐渐变细,柱身均匀分布齿状沟槽,顶端的柱头非常朴实,不带任何装饰。
由于多立克柱与古埃及神庙的圆柱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古希腊的石匠可能受到埃及建筑的影响。著名的多立克柱式建筑有每届奥运圣火点燃地——赫拉神庙、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爱奥尼柱的出现要比多立克柱晚100至200年,它的柱脚设置了比柱体更粗的圆柱石墩,顶部的柱头由涡卷型或螺旋型的石雕装饰,观赏性较多立克柱更优。其代表性建筑有雅典胜利女神神庙,是雅典人建筑艺术的结晶。
最后出现的是科林斯柱,相比爱奥尼柱而言,它显得更为纤细。其顶部柱头采用复杂的茛笤叶石雕作为装饰,上部是藤蔓似的涡卷,下面便是茛笤花的茎叶图案,看上去宛如一篮盛满的花草。我们今天可以在雅典的奖杯纪念亭以及风之塔等建筑看到这种柱式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希腊巴塞的阿波罗·伊比鸠鲁神庙,其外部采用多立克柱,内部则采用爱奥尼柱,而在神庙的里面还有一根单独的科林斯柱。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涵盖三种柱式的古希腊建筑。
2.罗马柱式
古罗马人开始统治地中海沿岸地区之后,建筑领域和古希腊相比发生了演化,材料开始增加了混凝土作为结构或装饰。
其柱子最典型的特征是使用非结构柱式 ,经常是将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墙中 ,称为附墙柱或半身柱 ,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状 ,这时人们就称其为壁柱。古罗马的工匠们在原有的古希腊三柱式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两种,分别是
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塔司干柱和多立克柱一样朴实无华,不加修饰,区别在于塔司干柱有柱底石墩,柱身光滑无沟槽,相比多立克柱而言,柱径与柱高比更大,看上去显得粗短、结实。这种柱式在古罗马时期随处可见。
而对于组合柱式,可以看出古罗马人也是奉行拿来主义的。他们将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合二为一,柱头涡卷型石雕在上,茛笤花的茎叶图案石雕在下,如此便合成一种新的柱式。
3.欧洲柱式理念对建筑发展的影响
无论是古希腊人还是古罗马人,他们都会把把对建筑的理解编制成规则记录下来。就拿柱来说,柱径与柱高是有一定比例的,多立克柱和塔司干柱的比例在1:6~7之间,爱奥尼柱在1:8~9之间,而科林斯柱则达到1:10。
罗马人维特鲁威著有《建筑十书》,里面总结了古希腊建筑经验和当时罗马建筑的经验,详细记载了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
书中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对欧洲后世的拜占庭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乃至现代建筑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奠定了基础。二. 中国古代柱式及装饰的发展
1.从先秦到汉代的柱式
上一篇:我国最“神奇”建筑,砖塔建于岩柱上千年不倒
下一篇:传统生态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郎酒庄园金樽堡再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