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樊骅:拥抱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

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

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引发业内人士热议。前者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五个方面对未来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进行系统指引,后者则对建筑工业化未来在设计、生产、施工、信息化融合、组织管理、科技、人才和政策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提出针对性措施。

笔者认为,两份文件相辅相成。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没有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形成的足够量级作为基础,数字建造和智能建造只会停留在概念层面,成为“空中楼阁”。反过来,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必须拥抱和接受创新变革。

建筑业发展

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建筑业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既面临着机遇,也存在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参照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规律,我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和城镇化发展速度表明,未来10年将是我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从“劳力型”的人均GDP向“智力型”人均GDP转型发展的机遇期,是科技生产力再次升级换代的机遇期。

西方工业强国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是18世纪中叶以来三次工业革命(蒸汽、电气和信息)驱动下的逐步升级的道路,德国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提出的工业4.0开启了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和生物技术为突破口的绿色工业革命)。我国之前未能搭上前三次工业革命的“班车”,而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面前,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我们必须先把前三次缺的“课”补了,所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整体还很低,各地发展不均衡。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在紧锣密鼓地提升工业化水平,有些细分行业已经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但整体仍处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的粗放原始阶段。

这些因素说明,我国建筑业正处于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过程中,其科技生产力增长空间巨大。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规模化的粗放型发展期已经过去了,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期就摆在眼前,机遇和挑战并存。

装配式建筑、新型建筑工业化

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关系

对于《指导意见》和《若干意见》的出台,少数人认为原因是装配式建筑推行不下去了,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笔者在2016年曾提出,从装配式建筑到建筑工业化再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发展必经的三个阶段,其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大。笔者认为,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是以装配式建筑为抓手,形成一定的基础产业格局,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转型发展,最终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建筑业生态。

正是多年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有了以下几点共识:装配式建筑和新型建筑工业化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工业化程度越高,前期策划和多专业协同设计越重要。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大部分建筑师都认为是结构专业的事,这是典型的认知偏差。直到今年,人们才逐步意识到并开始对注册建筑师进行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标准化的重要性突出。建筑业多年来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产业链割裂不协同,应大力发展标准化设计和标准化部品;预制构件、部品部件的生产工业化水平低下,信息化应用刚刚起步,企业和社会质量管控体系和模式有待优化。如果生产环节不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仍然由人工来操作,效率和质量便无法得到提升;产业碎片化问题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彻底显现。产业碎片化问题体现在项目的设计、生产和施工环节,也体现在企业以及行业的管理系统方面,已变成束缚新科技、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装备制造业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因为缺乏需求端经验的支撑、产品标准化设计的支撑等,装配制造流水线水平处于早期基础发展阶段,在小型施工装配和工具方面也有很大缺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设计、采购、生产和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示范;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从预制混凝土开始,逐渐发展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组合结构以及模块化集成建筑多点开花局面,有效促进了基础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重视,但受制于“碎片化”和设计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如何真正做到“一体两翼”发展,成为一些龙头企业的重要课题和任务。也就是说,装配式建筑更依赖信息数据、更依赖信息模型,反过来有效促进了BIM和信息化管理的落地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施工组织和工人的作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解决项目管理粗放、人员素质低下、缺乏产业工人和精益建造的工法系统等方面的矛盾,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达成一致,不能为了装配而装配,需要有效策划和精益实施,要回归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人工和资源消耗的“两提两减”初心。

文章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网址: http://www.xdjzdq.cn/zonghexinwen/2020/1106/518.html

上一篇:三河着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提升
下一篇:日式风格3D模块化建筑设计、制造与装配

现代建筑电气投稿 |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 现代建筑电气版面费 | 现代建筑电气论文发表 | 现代建筑电气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建筑电气》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