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法制之门蚌埠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综合楼设计

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法制之门与形态的现代感 蚌埠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综合楼位于蚌埠市政务办公新区内,工程总用地约m2,北至东海大道南边线,南至规划道路红线,东至邮局分拣中心地界西,西至

1 法制之门与形态的现代感

蚌埠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综合楼位于蚌埠市政务办公新区内,工程总用地约m2,北至东海大道南边线,南至规划道路红线,东至邮局分拣中心地界西,西至规划红线,用地性质为办公用地。

蚌埠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综合楼工程为蚌埠市政府重点工程,要成为基地的标志性建筑,无论是形态方面还是功能方面的处理,对整个基地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作为新时期的建筑利用现代的手法创造一个新的建筑特色是有必要的。

综合楼主体部分以两个“门”字形造型的体块的穿插排列塑造出整体中正平和的形象,构件之间的错动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了细微的变化,花岗岩材质和局部幕墙的处理使建筑清秀明晰。其“门”形态意义最大限度的突出法制机关作为党和人民司法检察的“守护者”的意义。“法制之门”的象征意义无疑是包含哲学意义与社会意义的双重期盼。

值得一体的是“门”字造型不是附加的构件,而是建筑立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决定了整个建筑空间形态的方式,也就使本工程获得了形态的特征和标志性。

主体建筑在设计中采用中轴对称的手法,在建筑体量上力图体现重要区位的重要建筑所应有的庄严、公正的气质。在立面处理上尽量摒弃不必要的繁琐装饰,在主要材料上选择了花岗岩石材,充分体现了建筑的时代感和庄严感,以表达面向21世纪的检察院大楼应当具有的时代精神。检察院大楼正入口处的门斗设计庄严、肃穆体现了执法机关的稳重的气势和形象,尤其是门斗处的两处神兽“獬豸”浮雕更是与检察院的执法功能相呼应,给人以威严感。

图1 “门”字造型变化

图2 “门”字形造型的体块的穿插排列

图3 效果图

图4 规划平面图

2 规划环境与景观的体现

规划环境的总体布局上,检察技术综合楼的北侧为基地的入口广场部分,中间为建筑和园林部分,基地南侧为体育活动用地,景观基地内三个建筑物围合成了一个有“山”有“水”的景观园林空间,与基地临近的龙湖风景区交相呼应,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园林式办公地主题。作为办公环境,本设计的目标就是通过空间的处理与景观的体现,在使用的经历中,去感受内心的宁静和自然地和谐,体验新的办公理念和文化。

用对比的关系来塑造空间是东方哲学对设计的启迪。中国古典园林中大与小、曲与直、高与低、黑与白(粉墙与黛瓦)等等的对比,使得观者对所处的环境有着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创造真实合理的趣味。

通过对人与建筑关系的研究,用对比的手法,设计希望凸显该建筑丰富的个性和内容。

图5 效果图

3 建筑与环境的统一

群房与主体建筑对比体现了人的尺度和城市的尺度的对比。主体建筑满足了人们从远距离瞭望建筑的需要,它提供了城市尺度的建筑形体,也提供了人们从高速度的机动车内远眺建筑的美好效果。裙房建筑用解构的手法,组织了简练的建筑语言,却产生了丰富的建筑效果。悬挑与穿插,仿佛大地的折叠和起伏,创造了建筑的生命力和连续感,映射着主楼的挺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

裙房建筑的内外界面体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对比,也是对主体建筑烘托的第一步。外部界面通过建筑各部分的错动交叠,大量的采用石材、钢材和玻璃形成整体的穿插与对比,建筑处理手法简练而有力。而内部界面,面临水亭和园林,贴近工作的人群,是建筑其他部分使用者驻足闲坐观赏对象,所以在建筑处理上,加入了室外阳台的这种甚至类似于,住宅建筑的处理手法,在尺度上与使用者的“人产生了共鸣。”

在由各个单体建筑所围合的中心景观中,我们看到了液态和固态的对比,静止和运动的对比。水,作为积极地空间构成物,已成为建筑空间的一部分,在由中心景观铺底环绕的水景中,它们成为液态的静止。而高低错落,彼此穿插于各单体建筑,充满运动感。它们不再遵循传统建筑的含义和法则,成为固态的运动,我们称它们为“液态”建筑。

4 理论与实践的总结

本工程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得到业主的认可,当地各方面的评价也很高,但是建造的品质与预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施工过程中虽然有些改动,留下一些不足,也让建筑师对未来有所期盼。

通过对比,建筑工作的整体水平较以往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对建筑精益求精无止境的追求不仅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职责,也是施工人员的职责。通过建筑各方的努力配合,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文章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网址: http://www.xdjzdq.cn/qikandaodu/2021/0329/759.html

上一篇:台湾佛教与佛教台湾台湾经验对黄冈佛教的启示
下一篇:皇城遗址重见天日的建筑难题

现代建筑电气投稿 |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 现代建筑电气版面费 | 现代建筑电气论文发表 | 现代建筑电气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建筑电气》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