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以建筑物为对象,以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为特色。同时注重建筑设备知识培养,注重学生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的学生能在建筑设计院、智能化设备安装公司等从事电气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工程型人才。而课程设计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多门课程设计的学习与设计,加强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较熟练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1 传统模式下“建筑电气课程设计”教学不足
对于建筑电气课程设计,我校以往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大多以验证型为主,设计指导书中详细给出了课程设计的各个步骤,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即可,最终导致设计内容千篇一律,使得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在时间安排上,每门课程设计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的一到二周内完成,期间题目由老师集中布置,相对较为分散,课程设计时间固定,不同难度的课程,完成时间却一致,没能做好难易区分,很多较难的课程因为时间不够,无法更好的思考,影响了设计质量。最后,课程彼此相对独立,每一门独立课程虽然设计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几门核心课程之间没有建立好相关的联系,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缺乏对整个专业整体性的认识以及对工程项目实施流程进度的把握。
2 专业实践型课程设计新模式的教改措施
针对建筑电气专业的工程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建立了“以专业知识为主线,以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为对象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础, 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为动力”的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课程设计模式。以电气学院建筑电气为例,在前期CAD课程中先让学生绘制出学校里的某一栋教学或实验楼,此后针对课程1《建筑供配电》让学生完成对该楼的电力系统和供配电进行计算分析,进行一次系统设计等。课程2《建筑照明》让学生继续完善对此楼的照明计算与分布式式设计,课程3《公共安全技术》让学生对此建筑物的安防和消防等弱电系统模块进行设计,课程4《建筑信息设施系统》进一步完善此建筑物的公共信息设施的设计工作,最后的课程5《建筑设备控制技术》根据前面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加入消防、给排水、暖通空调等大型设备。并将所有的设计在CAD上进行标注,附说明书和计算书,类似于完成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流程。课程设计的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构建图
2.1 题目的制定及选择
课程设计选题可以结合教师教科研项目,与企业进行合作并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选题最好,题目应具有多样性、连贯性,从浅到深。主要针对专业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型设计,学生设计的方向定位为强电和弱电,但都必须基于同一栋建筑物进行设计。让课程设计形成体系,更加系统,类似于项目的真实实施。
2.2 过程实施
每一个课程设计题目都作为项目进行实施,学生团队的工作过程尽可能与实际项目的设计过程接近,针对时间节点及完成的任务量需制定详细的计划,建立课程的相关性,指导老师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密切关注着每个小组的设计进展,给予递进式地引导和及时地督促,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醒学生遵循规范,合理安排各课程设计时间,最终完成所有课程设计的整合,按质按量完成设计要求。
方案确定时可由指导教师或企业工程师参与,正确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内容和目标,课程设计成员彼此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答辩环节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能培养学生的总结、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2.3 考核与评分
建立完善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注重方案设计的同时,应强调整个设计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要注重学生类比项目实施的能力,还要兼顾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性及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成绩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各占50%;小组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不同考核内容及其比重给出,个人成绩由指导教师和组内成员共同给出。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并营造了工作团队内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结语
文章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网址: http://www.xdjzdq.cn/qikandaodu/2020/1228/541.html
现代建筑电气投稿 |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 现代建筑电气版面费 | 现代建筑电气论文发表 | 现代建筑电气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建筑电气》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