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哥特式建筑戴安琪(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摘 要 哥特式建筑是流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风格独特,技法高超,因此在建筑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哥特式建筑多为教堂,也有一些世俗建筑。总体风格特点是:纤瘦、高耸、尖峭、空灵。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而高耸的墙体,则得益于高超的斜撑技术、扶壁技术。整个建筑形态体现了创造者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哥特式艺术的开始是哥特式建筑,后来有对绘画和雕塑等方面有极大的影响,初期的哥特式绘画和雕刻都是巨大建筑的重要部分。哥特式建筑装饰繁复精致,与现代建筑的建筑很不相同。但现代建筑在注重功能和简洁的同时,也需要从历史经典中汲取合适装饰的艺术,使建筑更具美感。所以哥特式建筑至今仍对现代建筑有巨大影响。关键词 哥特式艺术 建筑 教堂 现代建筑 影响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1 什么是哥特式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学者们把12、13世纪到他们的时代之间的艺术成为“哥特式”,认为那都是“蛮族”哥特人所作,事实上这种艺术与哥特人并没有多少关系。哥特式艺术无疑是整个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个顶点。它开始于建筑方面,而后来才逐渐波及到雕刻和绘画。纵观整个哥特式艺术,它的发展重点是从追求平面装饰性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①“有人认为,它(哥特艺术)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来,哥特风格的雕刻亦复如是,它同埃及宏伟建筑的亲缘关系,则促使我们更相信它是由早期东方基督徒传给我们的;但是我们更喜欢将其起源系于自然”。2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在哥特时期,欧洲的建筑师和工匠们一直在不停地流动和交换,地方和教派的差异就决定了哥特式建筑的在形式状态上的多样。所以哪怕距离十分相近,其各自的哥特风格也都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哥特式建筑正是在不断的融合交流中吸收欧洲各地区建筑风格,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并形成了自身独特鲜明的建筑特点。哥特式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使哥特式教堂建筑散发出独特的魅镣獠刻卣鞲缣厥浇ㄖ任湫偷氖墙烫茫渫夤鄣幕咎卣魇歉咔抑保怪毕咛跬彻崴械那教澹夤埃鈩唬舛ナ且磺性煨鸵约白笆蔚暮铣梢亍<饧獾墓叭馑实拿哦瓷系纳交ǎ馑实陌柬枭系幕牵銮缴系募贡咭彩羌馑实摹=烫玫牧⒚嬖较蛏峡丛骄拢笆魏托翁搅徵纾拐鼋ㄖ渎乓恢稚谔镜亩小U庵制粕咛宓奶逑至嘶浇痰摹疤旃硐搿保蚕允境鲋惺兰颓擅畹淖笆我帐鹾透叱慕ㄖ际跄诓靠占涮卣髟诟缣厥浇ㄖ校罅渴褂眉鈩挥爰夤埃秤杞ㄖ占溆虢峁购艽蟮牧榛钚浴6馊爰夤暗氖褂靡参烫玫慕ㄖ帐醴绺翊戳烁有缕娴母窬帧!八恍枰剑怯弥肮胺龆獾绕渌С牛肮胺龆庹舛弑旧肀闶且帐跤朊赖亩鳎墙夥帕苏庾畚暗慕ㄖ铮构岸サ靡栽诟叽蟮恼蒙霞芷稹薄8缣厥浇烫玫钠矫嬉话闶浅世∈中蔚模刑氏脸ぷ矗⑶液芨摺=跷蚣苁降哪诓拷峁辜负跞柯懵叮怪毕咛跬沉熳沤烫玫乃胁糠郑谑泳跎细秤杞烫酶痈咚实母芯酰芎玫谋泶锪诵磐蕉蕴旃南蛲脬裤健Q艄庹战烫么酝局械娜嗣枪饷鳌2噬A赋龅墓庠危姑岳胗胗幕妹致谡鼋烫茫路鹫饫锞褪翘焯茫∠粤嘶浇痰木瘛H欢廖抟晌剩庵制盏男纬桑靡嬗诩鈩唬夤凹翱占浣峁沟燃际醯氖炝吩擞谩? 哥特式建筑的影响哥特式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在如今的很多建筑上都有表现。中国乃至世界都有一些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下面以中国为例简单谈谈其影响。中国的建筑从明末开始,逐渐引入一些西方的装饰手法。而西方建筑手法在中国建筑中开始大量运用,开始于圆明园的建造。圆明园的不仅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还使用了很多西方建筑手法,甚至专门为呈现西方文化建造欧式园林。中西方的建筑手法和风格从这里开始发生化学反应,不断融合,尤其是巴洛克以及哥特式艺术。不仅仅给我国的建筑带来了更大的装饰表现空间,同时也给中国本土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考验。中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石室”,十分明显的表现出哥特式建筑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它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一德东路,是一处纯花岗石建造的哥特式教堂,是国内最大的一座以高直尖顶为特色的哥特式建筑,由于它由纯花岗石砌筑,所以被当地居民称为“石室”,因其奠基日选在圣心瞻礼日,故又叫做“圣心大教堂”。圣心大教堂参照巴黎圣母院设计建造,工程十分浩大。正立面建造了东、西塔楼,中部为大门。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东西两侧使用飞券,内部为十字形尖券拱顶,两边用侧高窗。独特的哥特式建筑的建筑技术及装饰手法,使整座教堂气势宏伟,富有韵味。1840年,中国进入近现代,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很多新建筑。虽然有些外国设计师把本国的建筑原封不动的搬进中国,但更多的是中国本土建筑设计师学习西方建筑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建造起来起来的混合型建筑。西方的一些建筑特征和装饰手法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中国建筑展都有着其特殊的影响力,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开阔了中国的建筑发展空间。“新的内容必然要求新的形式。但形式总是落后于内容的,一种建筑形式的形成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它经常是随着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完善的”。所以现代建筑应在实用简洁的同时多吸取早期建筑的优点,哥特式建筑装饰手法和结构特点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着不小的参考意义,传承经典不断创新才能让建筑把世界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4 总结哥特式的建筑在历史上持续了四百年,不拘泥于形式,不拘泥于地域,包含了一切美的事物。从地域跨度上,哥特式建筑遍及整个欧洲。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宗教的、共和的还是私人的,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这个风格。哥特式建筑影响到的不仅只是大小教堂,还有市民生活的每个细节,可谓影响极广。从时间跨度上,哥特式建筑经久不衰,对现代建筑仍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建筑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不断简化,更加重视功能和布局,忽视了建筑本身的装饰。而哥特式建筑就提醒现代建筑注重实用简洁的同时,也应重视装饰,让建筑更能体现美感。总之哥特式建筑将永远是建筑历史长河中一件绚丽的瑰宝。注释①《基督教真谛》为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802年出版,共分为四个部分,《哥特教堂》一章收在第三部分《美术与文学》中.参考文献[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5(1):54.[2]王其均.专家带你看建筑:欧洲著名建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1):103.[3]汪国瑜.建筑人类声息的环境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8(1).[4]古斯特·罗丹.法国大教堂[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5]沈克宁.当代建筑设计理论:有关意义的探索[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4(1).[6]邵勇.法国建筑·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价值重现[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1(1).[7]张晓校.罗马建筑[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8).(上接第78页)地传达出老翁自比“男儿”好汉的那种豪情。“clad”一词用的也十分巧妙,原意除了“穿衣服”之外,也有“在金属外覆以另一种金属”的意思,用在这里便意指老翁身上穿上了一层又一层厚重的盔甲,暗示出了战争的残酷。后半句,甲将“老妻卧路啼”译为“By the roadside cries my wife old”,有不太恰当的地方,“卧”有“横”的意思,意指老妇突然出来,拦住老翁,这里,甲没有译出这一层的意思,仅仅译为“老妇在路旁哭泣”确实有漏译的嫌疑,或者说是误解了诗人原来的意思。乙将此句译为:“But I’ll put on armor like a proper fellow, give my long salute,take leave of the commander,His old wife slumps by the roadside weeping,year-end in nothing but an unlinedrobe,”译句与甲的相比就要略显逊色。首先“properfellow”没有“男儿”的那种豪情,反而有些指代不明,或者说有一种谦卑之感,与作者的语气并不相符。“老妻”一句,也与甲译一样,误解了“卧”的意思,翻译为“slump”,不能体现出老妇听闻丈夫要出征时那种焦急担忧的心态。译者将“岁暮”译为“yearend”,仅为字面翻译,没有体现出此时的寒冷,这样一来,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可能会不理解“岁暮”,“year-end”便是中国最寒冷之时,误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语言风格层面原诗语气一扬一抑,诗人用老翁自诉自叹、慰人亦即自慰的独白语气来展开描写,着重表现人物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自解的复杂的心理状态;甲译行文也十分通顺自然,语气与原诗可谓是浑然天成,却自成一体。擅用动词后置的语序,如“Oncegone,Ican’tcome back,Ifear;”一句,“fear”一词的后置,就体现出诗人看到老妻在寒风中发抖痛苦的无奈与不忍。且甲译句式运用多样,有陈述,有倒装,有设问,有动名词句,强调句,感叹句。句式的多样更为全诗的情节发展增加了些许的跌宕起伏,更符合原诗的缘情宛转之妙。甲译主要运用第一人称,如“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一句,甲译为:“I tell her the fortress is strong,To cross the stream takes a time long.”在前增译“I tell her”,相当于一个对话的表示,令读者读到这里倍感亲切自然,从老翁与妻子之间的日常对话体悟出他们的情之深意之切。乙译的语言也通顺自然,直白易懂,文风的叙述性非常接近于原作,内容忠实于原文,但语言较还是稍欠简练,文韵之美。乙译采用独白和他人叙述的方式来进行翻译,以第三人称为主,以一种旁人的口吻和眼光来叙述此诗,虽表现出当时类似老翁老妻分别情况的普遍性,体现出当时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但和第一人称的甲译相比,却稍欠亲切自然之感,读者也不易体悟出老翁的时而自叹自述,时而安慰老妻的那种矛盾、纠结愤懑不得解的无奈心理格律结构层面原诗为一首无言古体诗,句末押“an”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音律之美。甲译的押韵格式为aa bb cc dd ee...,使译诗音律优美,在“音美”方面最大限度地与原诗对等。而乙译没有押韵,就此而言,逊于甲译。结构方面,甲译也十分工整,每一句长度相当,做到了“形美”,乙译则结构较松散自由,这样,与原诗的对等也欠了一层。3 结语通过以上的对比与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甲译要明显优于乙译。甲译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与原诗的对等,追求到“三美”、“三似”的结合。叙事诗的语言与格律虽也不如写景抒情诗那般优美,但翻译时却也需要兼顾,尽量做到音美,形美,义美的结合。做到这一点虽然是十分艰难的,但其实这却是一个考量译者文学素养以及毅力的过程,译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打开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展开创造美的双手才能将中国的古典诗文化发扬广大。参考文献[1]曹千里.从《三吏》、《三别》看杜甫诗歌的人民性[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8 (14).[2]董永斌,胡改平.从诗化翻译角度评《渔家傲》的三种英译[J].鸡西大学学报, 2012(12).[3]华兹生.大中华文库(英汉对照)——杜甫诗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104-107.[4]李秀英.Burton Watson对历史典籍英译语言规范的习得与内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5]文军,李培甲.杜甫诗歌英译研究在中国(1978-2010)[J].杜甫研究学刊,2012(3).[6]许渊冲.许译中国经典诗词——杜甫诗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9:42-43.[7]张京霞.杜甫“三别”的审美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8]卓振英.汉诗英译论要[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文章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网址: http://www.xdjzdq.cn/qikandaodu/2020/1119/530.html
上一篇:传统庭院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下一篇: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现代建筑电气投稿 |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 现代建筑电气版面费 | 现代建筑电气论文发表 | 现代建筑电气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建筑电气》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