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

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为建筑物的构成要素之一,建筑材料是建筑形态的重要表述方面。材料的色彩、质感、纹理等属性,无不影响着建筑的外观和性格,它带给观者的感受是其他建筑要素所不能取代的。

作为建筑物的构成要素之一,建筑材料是建筑形态的重要表述方面。材料的色彩、质感、纹理等属性,无不影响着建筑的外观和性格,它带给观者的感受是其他建筑要素所不能取代的。建筑的形态在不同的时期总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新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建筑材料带来很大的挑战。传统建筑材料不能仅存在于传统建筑中,应与时俱进,寻找与现代建筑设计相契合的途径,绽放新的生命力。

1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一般是以土材和木材为主的,也包括石块、瓦块等,传统的建筑材料一般都取材于自然,不经过人工的雕琢与加工,能够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将传统的建筑材料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传统建筑材料不仅具有其功能属性,同时也具有一些深层次的内涵,让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情感方面的联想,古老的建筑材料是经过了上千年的传承的,带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

2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追寻、探索与拓展,越来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交流的焦点。因为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是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证明。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文化都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而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恰好能够满足人民对这种特殊情感的释放,这是由于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本身就带有有天然性和历史性,人们看到这种建筑材料的应用,不自觉地就会感到亲切。

3 中国传统材料的现代表现形式

3.1 传统建筑材料的色彩表现

对于材料的加工,有些运用的是天然的材料颜色,有些是利用了人工着色,前者叫作固有色,后者叫作人工色彩,一般情况下,由人工处理后,其与自然的颜色有一定差异。比如说传统的青砖黛瓦,在进行烧制后,不仅有红棕色,还有灰棕色,如果抛光或做其他处理后,颜色就更多。在自然界中,传统建筑材料多种多样,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同种材料,颜色亦有不同,这点和人工材料具有较大的差异。将天然的材料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能够表现出材料自然的美。

3.2 传统建筑材料的形态表现

通常,材料形态主要是指材料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将不同形态元素组合,能使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差异;材料配比恰当,能够提升材料强度,从而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传统建筑材料通常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材料,人工材料则是人工合成加工而成。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例如园林设计、民用建筑中的砖雕装饰等,能有效改善建筑设计的形式美,具有艺术感。在校园设计中,利用砖瓦材料,既可以挖掘出人文气息,又可以按现代设计手法梳理材料肌理,使校园中渗透出一定的文化底蕴,并呈现出新的风貌,砖瓦循环使用也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传统建筑材料的创新和运用

将传统的建筑材料运用到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可以将传统建筑材料和新型的建筑材料结合起来使用,将传统的木材和砖块与新型的水泥、玻璃和金属等材料结合起来使用,新型的材料经济性高,但比较单一,缺乏一种亲切感,而且缺少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将传统的建筑材料与新型材料结合,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呈现出材料的文化特色,使建筑具有民族特征。也可以实现传统材料与新型工艺的结合,传统建筑材料的自然特征比较浓厚,发展到现在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传统的建筑材料与新型的工艺结合,可以使传统建筑材料的质感和色彩方面加以改进,使建筑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工艺的运用可以弥补传统材料的不足,使传统材料的实用性更加的完善。

运用举例(以最普遍的木、砖、石为例):

4.1 木材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木材是古代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主要用于构架和屋顶,如梁、柱望板、斗拱等,形成独特的木结构建筑文化,现代建筑中尤其在装饰领域保持重要的地位,如外墙、屋顶用木制的框架装饰,室内采用木质的吊顶装饰。具体实例为“崇明金茂凯悦酒店”, 在本项目的建筑材料中,木材不仅仅作为装饰构件,而且作为重要的承重围护材料被大量的使用。特别是酒店重要的公共服务区大堂和连接客房区的 2 层连廊设计为全木结构。

文章来源:《现代建筑电气》 网址: http://www.xdjzdq.cn/qikandaodu/2020/1005/477.html

上一篇: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研究
下一篇:百多年苏大数百米中轴

现代建筑电气投稿 |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 现代建筑电气版面费 | 现代建筑电气论文发表 | 现代建筑电气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建筑电气》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